"To strive, to seek, to fine, and never to yield."
-- Alfred, Lord Tennyson, “Ulysses”

 

循規蹈矩地過日子、因不治之症所剩時日無多、被家庭或另一半牽絆、懷有未竟的夢想鬱鬱不得志…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遲暮」,這個兼具時間和空間感的詞,在電影的最後十分鐘,透過冰島高緯度的大氣光線、蕭瑟的地景,和兩位依偎的老人,轉化為充滿情感渲染力的電影音像,讓陪同葛果媽媽走完這段人生最後故事的觀眾們,難以忘懷。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讀。文學理論家說,任何一種詮釋都是誤讀,因為作者原初的本意已經不存在了,並非讀者(不論他們專業與否)們所能觸及。而我想到的誤讀,是多年前旅遊節目Lonely Planet(現已改名為Global Trekker)尋訪舊金山的那一集,拜訪了城市之光書店和Beat Generation凋零的老詩人時,他說:「W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Beatles!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 the streets our hands are lifting, as we lose our inhibition

Celebration, it surrounds us, every nation all around us [1]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那些相信其中一方是正義的代表,另一方是不仁的壓迫者,而且戰鬥必須堅持下去的人來說,誰殺了誰正是關鍵所在。…在參戰者眼裡,死難者是誰無比重要。

 

──Susan Sontag,《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2006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債的概念,與所有財務安排一樣,與所有道德行為的規範一樣,事實上也與語言本身一樣,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而人類社會是一組複雜的想像構造。心理構造變化萬千,對心理構造為真者,對債也是不假;既然它是心理構造,我們思考的角度將改變它的運作。196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陣子沒有接觸國樂,因緣際會下拿到這次演出的票,決定走進同樣陌生許多十日的觀眾席,靜靜聆賞。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文明也同樣遲遲不願放棄地球無限慷慨的神話。我們拒絕尋找相反的證據,只願相信資源存在。

 

我們抽取地下水、將河流改道,相信人類可以無限擴張、供給會源源不絕。現在住有世界半數人口的國家地下水位都急速下降了,我們已嚴重透支。

──Barbara Kingsolver,《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四月號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我們沒有希望也還是注定要滅亡。」吉米說。  

   「只是個體罷了。」克雷科快活地說。

──《末世男女》台北市:天培,2004,頁126-127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ank Herlihy: [to Bertram about his ability to see ghosts] Everybody needs something done and you'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see or hear us.

──Ghost Town, 2008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