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Architecture Is Music In Space, As It Were A Frozen Music.)

                            ──席勒(Friede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曾經聽念建築的朋友提起:「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其譬喻不言自明:兩者同樣強調結構與美感、均衡、協調種種特性。當我們在欣賞建築時,欣賞其視覺、造型與空間感;在聆聽音樂時,必須注重樂曲的流暢、情感及技巧──兩種藝術存在一種奇妙的互文性。

 

當然,一句經典被大量引用之後,我們仍然必須要從原文去探尋發語者原始的寓意,所以在google大神的指引之下,十八世紀德國作家席勒的原文就出現了。雖然不是德語原文,不過從英文譯句裡可以發現,席勒讚頌的對象似乎有其主體的表徵:「建築是空間(所演奏)的音樂,一如被凝固的樂曲。」

 

 

 

不論如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倒數不到一百天的日子裡,世運主場館的落成啟用,以大型戶外音樂會來做為運轉測試的構想,結合「建築」與「音樂」,不但是南部地區前所未見,更是高雄市提升文化水準到符合「世運」的國際化精神,最好的實地操作。

 

我必須承認,自己在古典樂方面的知識和素養非常不足,但是在網路搜尋的過程中發現,『匹茲堡交響樂團』在當代的古典樂界,其水準和成就都非常不俗。超過百年歷史的這個美國城市樂團(西方國家以公共基金或非營利組織方式培育專業的樂團及音樂人才,這種模式台灣什麼時候才能完全發展出來?),曾經和許多知名的指揮合作過;該團巡演的曲目和每年樂季的演出成果,都十分耀眼。

 

同樣地,世運主場館從一開始園區的規劃、建築設計的競圖和最後的成果,都有舉辦大型國際運動賽事的規格。過去幾次經過左營軍校路、還有搭捷運北上的時候,看到逐漸成型的主場館,內心都有莫名的期待;520當晚我從停車區不行前往會場的過程中,真相揭曉──這的確是一棟非常有規模的大型比賽場地。

 

遠遠看到外觀的流線型鋼管造型──一如設計師所發想的,充滿波浪及海風意象──在簡單的燈光下呈現其單純而又複雜的結構體,加上配合地勢緩緩上坡行走過程,令人驚嘆其宏偉。沿著主體繞行的過程中,又可以隨著視角的變化感受其規律,在初夏黃昏色彩斑斕的天空下,彷彿一首大型編制的圓舞曲緩緩流洩。

 

可惜的是,區隔內外場的圍籬採用了柵欄的形式,雖然簡潔,但是在視覺上卻有如監獄。雖然在設計上這或許有通風及採光的考量,但是建議未來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透過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創意,以公共藝術的方式去改造在其原始的意圖上,更多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