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trive, to seek, to fine, and never to yield."
-- Alfred, Lord Tennyson, “Ulysses”

 

循規蹈矩地過日子、因不治之症所剩時日無多、被家庭或另一半牽絆、懷有未竟的夢想鬱鬱不得志…

這的確是許多老梗勵志電影的必備公式,雖然還不是十分明顯,但我認為這也是已經發展到可以成為類型電影的一種文類(genre,一時還想不到比較好的譯詞),而每隔幾年,電影市場上總會出現這樣的片子,雖然不一定每部都會被引介到台灣,但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總是有許多被打動的心靈幫忙口耳相傳。

8月2日星期日那天,朋友Maggie在facebook上推薦了我這部電影,因為我們同是對人生懷有夢想但又掙扎著的水瓶座,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被世界束縛的感覺和對自己懷抱希望的兩個極端在擺盪,自然遇到這樣的故事就應該相互分享。

故事的內容就不多加贅述了,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加拿大電影,我對加國的電影還停留在十年前在學校影展看的《A級控訴》(Ararat, 2002),Atom Egoyan 的運鏡、敘事和引人入勝的劇情、配樂,整體的表現真是極佳的影片。

這部《One Week》或許是我十指可數的幾部加拿大電影裡,會印像深刻的幾部之一,因為它鏡頭下的景色實在太美太美了。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於我的連結只有一位來自Toronto的英語老師跟國中時的移民同學(也很巧,她們兩位與主角居住的城市都是Toronto),說了許久的拜訪也沒有實行,但一直聽聞加拿大比美國更自然純粹的地景,都透過這部影片呈現了。是的,壯遊電影的確通常也有旅遊節目大開眼界的效果。

主角為了擺脫現有生活的桎梏而選擇上路的摩托車之旅,故事的發展我們不陌生也不意外,導演兼編劇的Michael McGowan算是頗年輕的導演,他的作品在台灣也幾乎沒有,但在《One Week》裡面安排與主角相遇的人,都有衍生小故事的安排,很像是光明溫馨版本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 Germany)。與女主角的兩人感情反思,精彩的地方在於自電影開頭的敘事就有不斷在鋪梗;它提出了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兩個人的關係裡,究竟是真的因為有愛才在一起,或者只是兩人妥協的結果?(就像兩面刃一樣,「妥協」的危險之處在於,兩人間總有一方到最後會受不了,於是一上一下的電扶梯開始轉動,就再也回不去了)

Maggie看完之後與我分享了許多,但老實說我自己是沒有太多被激盪出來的情緒,但對於故事裡不斷告訴觀眾,要隨時思考自己當下的生活,以及想要的真正目標是什麼等等,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隨著年歲漸長,其實我發現關於「夢想」這回事,許多人不是沒有,但選擇去實行與否,跟每個人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或許有的人的個性就是願意隨遇而安,那也無妨,但既然選擇了就請好好堅持,而不是一再地後悔。

重點是,怎麼樣的抉擇才會讓「你」自己活得開心?這很重要,否則逼迫自己過不開心的人生,老實說你是在浪費自己活在這星球上短短幾十年的時間。

最後,對於電影裡令一個重要的象徵元素,英國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其實也是個非常巧妙的安排。主角Ben得職業是英語教師,片頭就有一段朗誦丁尼生的詩句,而對照查了丁尼生的資料和生平,發現他早期還不被評論家認可的時候,曾有將近10年的時間沒有發表作品,喪失自信;他後來在出版的詩就獲得了正面的評價,並且一直到晚年都廣泛地被認可。因此他的作品不只代表了浪漫時期的英國詩,也有其正面的積極意義。

劇終,我們並不知道Ben究竟是否戰勝了癌症;導演用了布萊希特試的手法把鏡頭帶到旁白在錄音間說出尾聲的畫面,把觀眾們都抽離了──既然真正的意義已傳達,或許故事本身的結局也不那麼重要。電影中還用了大量很棒的加拿大流行歌曲和民謠,配上從多倫多到太平洋沿岸的風景,將我們看見被好萊塢之外的北美洲風貌,以及一個特別而美麗的國家。

這部電影的結語,如丁尼生所言: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電影名稱: One Week

導演:Michael McGowan

演員:Joshua Jackson

片長: 94分鐘

發行國: 加拿大 Canada

年份: 2008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1048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