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中秋節那天,捷運橘線終於在一片期待聲中通車了。對大多數高雄人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和期待的事情;但是對某些外地和不看好高雄發展的人,關於「高雄是否需要捷運」這樣的爭論又悄悄在網路和媒體上演。


對一個城市來說,大眾運輸系統是絕對必要的,它有社會福利、商業發展、觀光及文化上的多重價值,也經常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指標。最基本而常見的是公車,更進一步的捷運,其實在路網完善之前的確也很難達到疏運人潮的功效,但是捷運依然是高雄人的驕傲,因為我們用了不同的思維去建設它,可是實際面上,高雄的大眾運輸系統的確很有多弊病需要改善,尤其是公車作為輔助捷運和大眾運輸第一線的角色,主政者更需要用心耕耘這個充滿歷史、亟需改革的城市動脈。

因為上禮拜辛樂克颱風襲台的關係,我居住的這里所舉辦的中秋烤肉大會延到了昨天。我的房間很幸運地就在舉辦的路口旁邊,所以有幸收到主持人現場直播的各種炒熱氣氛的場面話。這種場合通常不免要有里長和民代出來致個詞、秀一下政績邀功的流程,其中,提到公共建設的兩個部份讓我稍稍質疑了一下,一是通過本里的205號公車在地方民代的「大力安排」下,將多停靠火車站附近的一個站牌;另一個是農十六正在進行的都會公園計畫,是在某議員的「極力爭取」才得以進行,請鄉親父老完工後除了可以去放鬆身心,更要記得下次繼續支持這位議員云云。

難怪高雄的公車會做不起來。

早期公車還是市政府規劃營運的時候,地方民代為了綁樁不斷施壓,讓原本應該運輸「大眾」的公車被迫偏離路線,在某些乘客不多的街頭巷尾停下來接駁一些無所適事的歐吉桑、歐巴桑,這種情形早就被提過不只一次,卻都不了了之。

我記得高三的時候,從沒有不良紀錄的我跟另一位死黨,在模擬考後的某個自修的下午,挑戰了公權力進行自以為很屌的翹課看電影計畫。那個時候為了看便宜的和春二輪電影,我們唯一的選擇是搭公車;搭上了原本預計半小時內會到的車,卻在停了幾站之後拐彎進入小巷子,在迷宮似的透天厝之間繞了二十多分鐘,停了很多不知名的小站,讓我和死黨對高雄竟然還有這樣偏僻的地方感到不可思議。上下車的人不多,大多是些老人。後來我們花了快一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匆匆看了一部電影就趕回去赴最後一堂自修課,英雄似地向同學們吹噓。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蠢,不過也很難忘。後來我們都考上駕照之後,也都變成了大學生,從公車時代邁向機車時代,再也不回去搭總是人擠人的通勤公車,還有空蕩蕩在城市角落亂晃的詭異車班。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吧,尤其是在南台灣的高雄,機車是城市馬路上最活躍的身影,而原因除了是對班次的不信賴,還有總是在時效性上差人一截的公車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近年來,高雄市公車作了許多改善,是值得令人稱許的。從我高中時就在進行的老舊車體汰換、連接商圈和觀光景點的專車設立、站牌的街道家具設計、還有公車內裝和外觀的美化、甚至是捷運開通之後的票卡整合等等,我覺得都會提升市民搭乘的意願。但另一方面,在班次準點跟路線重劃的部分,腳步卻還是有些跟不上;從我們里民大會所聽到的一席話,不難了解為什麼:舊官僚和民代的綁樁惡習依舊未改,導致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掉公車之所以作為公車的重要價值──作為都市全體居民所共有的公共交通設施,應具備的方便、迅速、舒適。

紅線通車時,市府公車處就規劃了許多接駁公車來補足捷運站點無法連結其他地點的缺點。後來從媒體上得知,這些免費、全新又快速的公車,都是委託廠商賠本經營的。我看過市府推廣捷運的文宣品上的接駁車路線,實在是比舊的是公車路線好太多,但幾個月來我自己在路上看到的接駁公車人都是少得可憐,除了假日和通勤時間之外,甚覺可惜。

橘線通車後聽說接駁公車可能會和捷運本身一樣做不下去,一方面替經營者感到心急,一方面又覺得市民需要在這方面表現更多的支持,市府還必須做更多的改革和推廣。我想高雄公車可以再從幾個方面下手:

一、作出市場區隔:捷運接駁和一般市公車,在路線和收費上可以做出區分。接駁車低收費甚至免費,採用一致的外觀設計;市公車維持現在收費(全台最便宜的全票12元哪裡  找!?)或可隨物價略漲,外觀跟內部視訊廣告版面更活潑多元,路線上則做捷運接駁點和其他更外圍商業和住宅區的聯結。

二、推動、開放民營化:釋出幾條具有商業價值的路線給廠商經營(當然前提是要有人願意經營),委外的利益可回饋補貼純粹做遠距接駁服務的虧損。委外其實有很多風險,但是如果遇到會經營的廠商,利潤會很可觀。(台灣人做了這麼多年的OT跟BOT,其實還是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人不熟悉模式而無法好好經營,非常可惜)

三、全面的路線規劃通盤檢討:這是最基礎也最急切的問題,市府是不是能壯士斷腕,革除地方人士綁樁而要求設站的惡習?除此之外,高雄市近幾年來在交通和觀光上有很多的進步和改變,民眾對大眾運輸的需求也不一樣,加上捷運的開通所改變的交通版圖,或許有需要委請專家研究、並集合地方的意見(在選舉考量之外的),來決定新的公車路線。尤其未來高雄還有世界運動會、港區再造、都市公園綠帶等等工程的進行和完成,應該也把都市發展納入考量,讓公車和大眾運輸系統成為城市進步的大動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iteligh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